说话直接、为人坦率,工作投入、活得热烈,这是朱巨露给人的印象。
2023年3月,朱巨露的著作《冷眼:一位总裁30年的行与知》(以下简称《冷眼》)出版。这本从中国传统文化切入谈企业管理的书一经问世,就获得了各行各业企业家、管理者的广泛关注。
“这本书我整理汇编了3个月,但书中的内容却是我30年的积淀。”朱巨露感慨道。借由此书,张通社有了本次采访机会,得以窥探《冷眼》背后作者数十年的人生。
(资料图片)
《冷眼》作者 朱巨露
朱巨露的职业经历虽算不上“传奇”,但绝对称得上“跌宕起伏,波澜壮阔”。他做过乡村教师,当过公务员,下海创过业;他涉足过农业、贸易、房地产、重化工等行业,还当过企业干部培训学校的校长,曾受邀到全国各地授课数百场;他经历过种种不如意和挫折,曾一度被社会“锤到谷底”,但还是拼命爬起,在新的人生起点上奋力狂奔。五年前他又跨入另一条于他而言全新的赛道——生物医药领域,担任吉凯基因联席总裁。
回望来路,那些影响朱巨露人生的重大时刻、人物、事件在不经意间轮流上演。30年,一步一个脚印,映照出了他个人在经营实战和管理研究上的不懈探索,也铸就了他乐观开朗、豁达睿智的鲜明个性。
01
5年扎根乡村,10年沉浮与迷茫
“我师范毕业时才18岁,就被分配到乡村中学去教初中了。”朱巨露说。
“由于当时存在留级制度,有的学生年龄几乎跟我差不多,我比大部分孩子也就大个两三岁。”朱巨露告诉张通社,在课间打篮球的时候,因为他个头不高,旁人根本分不清谁是老师,谁是学生。
当年,山里条件极差,有些孩子上学要走几十里山路,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。为了家访,朱巨露几乎爬遍了所有山头,“我们同期的老师没有一个像我这样”。5年的教师生涯,他格外投入和专注,第三年就当上了教务主任。
“当时并未觉得有多辛苦,帮助学生成长,自己也会快乐。”朱巨露感慨道,如今回过头再看这段经历,他才发现教师生涯给自己留下了一辈子最深的烙印。
直到今日在接受张通社采访时,他仍自带一股教书育人的气质,讲到兴奋处,还会起笔在纸上记下要点。“我任职过的几家公司,一半员工喊我‘朱总’,一半员工喊我‘朱老师’,我倒更乐意接受‘朱老师’这一称呼。”
后来,朱巨露被调到县里的政府部门做公务员,“当时大家都为我高兴,毕竟从乡村走出来进入政府机关不容易,那时候还是老观念——学而优则仕”。
然而,朱巨露的“机关干部”生活并不如意,初入社会的五年教书经历使他形成了一种观念:勤奋工作,做出成绩,就能得到认可。可这种逻辑在当年的政府机关中行不通,朱巨露在新环境里碰了不少钉子。
由于不喜欢机关内的工作氛围,几年后,在国家政策鼓励青年干部下海创业时,朱巨露第一个报了名,开了一间小工厂和一家劳务服务公司,但很快都垮掉了,还导致其欠了一屁股债。“当时我很不服气,只怪命运不公”,朱巨露笑着说,“不过现在看来,那时啥都不懂,不懂经营、不懂管理,也没有市场、客户观念,公司不垮掉才怪”。
可开弓没有回头箭,朱巨露不想再回机关了。他带着不甘和憧憬,一脚踏进了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洪流之中,人生也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。
02
进入东方希望集团,开启“中场战事”
2001年,是朱巨露扎进上海的前一年,也是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及其兄弟被《福布斯》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成功商人的一年。
东方希望集团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民营企业。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农业、养殖、建材、光伏产业、重化工业等为一体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,年产值逼近2000亿,总部位于上海浦东。
“2002年,8月20号,我正式入职东方希望。”朱巨露称,直到现在,他还记得在东方希望集团工作的每一个时间节点,“当时我的心态很奇怪,即使已经跌入谷底,但总觉得自己还有希望,对未来抱有很大的期待”。
他先在集团的杭州分公司当了三个月行政助理,转正后被派到青岛分公司做办公室主任,一年不到就被调回上海总部。当时,朱巨露对集团整体情况都还不熟悉,也不认识任何一个总部领导。
“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对专业技能要求不高,但你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管理、协调能力,尤其是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,这我还是比较熟悉的。”朱巨露告诉张通社,通过他的努力,解决了公司很多积弊已久的难题。
现在看来,过去那段在机关里不如意的经历反而在冥冥之中帮了他一把,朱巨露笑道,“教训的反面就是经验嘛”。
“在东方希望,我除了睡觉,剩下所有时间都用来工作,用我全部的力量去关注团队,解决问题,全力把每一件事做好,几乎不计报酬。”朱巨露感叹道,在经历了十年机关工作的浮沉之后,东方希望又让他找到了曾经当老师时的价值观“努力干出成绩就能得到认可”。
2005年8月9日,朱巨露被任命为行政总裁,直接向董事长汇报工作。从最基层的员工做到高层管理,朱巨露仅用时三年还差11天,而一般人想走完这段路程得花费十数年时间。“其实我也用了十八年”,朱巨露笑称,“此前我还工作了十五年呢”。
的确,在别人看来是两段不相干的经历,朱巨露却用他的深度思考和总结将二者连接了起来,把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都化作走向成功的支撑。
03
从实战中摸索,用传统文化做源头活水
“作为大型企业集团的高管,我每天面对的问题、接触的层面和原先相比很不一样。”自那时起,朱巨露开始系统地、有针对性地思考企业经营管理问题。
与其他人的工作方式不同,朱巨露习惯在解决了问题后及时进行思考和复盘,之后再对思考内容进一步总结、提炼,从一个问题归纳出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。“我把自己的想法都记在笔记本上,工作笔记我现在还都保存着,每一页的正面写具体的工作事项,反面写总结出的经验教训。”朱巨露告诉张通社,他会把自己整理的所有工作心得都分享给下属,并和他们一起去实践中验证、完善。
做好工作是职责所系,教会下属则是他“当老师的惯性”。朱巨露的这种工作方式和东方希望倡导的“教练文化”不谋而合,也贯穿了他在几家不同公司管理岗位的职业生涯。
那段时间,朱巨露参加了很多职业培训,涉及管理学、组织学、心理学,甚至还有关于神学、灵性的课程。这些课程有一部分是公司提供的学习机会,另一些则是自费。因为带着现实问题去学习,他越学越有深入研究的动力,一次在复旦大学的研学会上,他甚至“抢”了讲课专家的话筒,却因此和专家结为好友。
这些集中学习、思考的时光让朱巨露的视野和思想水平有了巨大飞跃,甚至连后来备受诟病的“成功学”,他也能从中汲取营养。“有时候,听者的水平比讲者的水平更重要。”朱巨露直言,当年一些很火爆的课程被某些人视为“忽悠”,他却一点都不抵触,总能从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东西,“我只取我想要的”。
除了参加各类培训、大量阅读中外管理学著作外,朱巨露还长期在集团内部的企业大学兼职培训讲师,利用休息日去给全国各地的企业、机关、大学做培训咨询。“讲课也是一种学习”,他说,十多年来自己几乎没有休过假,往往是工作一结束,又回到课堂教学。“那时候人年轻,精力旺盛,有时熬个通宵第二天还能准时上班,同事根本看不出来。”
在朱巨露眼中,最好的休息是热情投入当下的工作。“不是不休息,换个工作方式也是休息,谁说休息就是躺着什么都不干呢?”
多年的工作、培训兼顾的“双栖”模式让朱巨露悟出一个观点:管理者必须是培训师,培训师必须是管理者。“现在很多培训师要么只是曾经在企业里工作过,要么是做纯理论研究的所谓专家,这根本不够。”他认为,企业培训必须和工作实践密切联系起来,互为源头活水。培训师不能脱离实际,要不断学习精进,否则有限的知识积累将很快会被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消耗掉。
在2005年到2018年这13年间,朱巨露在从事一线管理的同时一直在企业大学中授课。最后三年,他直接担任学校负责人,专门讲课和从事管理研究工作。与此同时,利用这段时间,朱巨露对过去十多年的管理经验作了系统总结,并开始专注于领导力方向的研究,在培训实践的功用上则关注到了“阳明心学”。
朱巨露认为,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出现不过四十年,而西方已走过了近三百年的工业化发展道路,管理理论相对成熟,“我们的企业管理理论大部分从西方引入,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,西方管理理论在国内始终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”。
“中国两千年的传统文化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中,以儒家文化占主导的传统文化,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。如果有一种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管理理论来指导管理实践,它一定能被中国企业所接受并更快见效。”朱巨露告诉张通社,然而人们一般认为传统儒家文化太空洞、没有实操性,与具体的经济实务关联不大。
那儒家文化到底能不能经世济用呢?带着这种想法,他顺着儒家学说的脉络一路摸索,发现了“立功、立德、立言”的圣贤王阳明。“这位书生既能著书立说,教书育人,又能管理政务,带兵打仗,典型的实用事功啊,太值得研究了!”
同时,朱巨露在阅读了西方管理思想史后,找到了西方管理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汇点——对人的关注,而传统文化和企业管理也有一个很好的融合点,那就是“阳明心学”。
近七年来,朱巨露搜集并翻阅了大量关于王阳明的书籍,从相对通俗易懂的日本学者冈田武彦的作品《王阳明大传》到学术味颇浓的束景南教授撰写的《阳明大传》。他反复阅读《传习录》,探访了从浙江到北京、江西、贵州、广西等几乎所有王阳明足迹所到之处,又拜访了一些与“阳明心学”相关的研究学习组织,重点和他们交流“建立事功”之道。
在读“万卷”中外管理学名著,行“万里”企业管理实践之路后,朱巨露终于初步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。这套理论在实践管理中得到了印证,帮助很多企业取得了效益。
2018年,朱巨露受邀加盟吉凯基因。在他看来,东方希望已是非常成熟的超大企业,自己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发挥作用的空间较小,而处于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领导力、组织运行效率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还具备很大潜力,他在那里有更多机会发挥价值。
因工作原因,朱巨露接触到不少硬科技领域内的企业,涵盖生物医药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行业,并与业内很多高管进行了深入交流。提到此类企业的管理工作,他表示,“这些高科技企业有个特点,就是依靠科技创新立足市场。技术领先本就是企业的生存之本,但一些企业却因专注于技术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管理,或者深陷管理问题而不自知”。
在朱巨露看来,“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,它首先是一家企业”,企业的基本属性是不会变的,经营管理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。“越是具有技术先发优势的企业、越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企业,越要重视管理。尤其很多创始人是技术专业出身,在转型为企业领路人的过程中,一定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研究管理,集合团队力量走健康发展之路。”他强调道,“技术+管理”才能让企业行稳致远。
回望多年的从业经历,朱巨露把其管理思想总结为四个字:关注成长。即公司要成长,管理者要关注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的成长。“企业要想发展,就必须具备合适的管理模式,而企业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。企业如果没有包括员工和客户在内的‘人’,它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。”朱巨露还特别强调道,“如果一个下属工作了两三年都没有得到任何成长,那么他的上司是有罪的。”
04
“冷眼热心”,把30余年人生化作文字
“你这些课程内容都是宝贝,能帮到他人,可授课的传播速度太慢了。”在友人的一再催促下,朱巨露终于在2022年底开始着手准备资料,打算把自己30余年的人生体悟、对企业管理的思考汇聚成一本书。
朱巨露直言他水平欠佳,本不敢著书立说,但在各界不断鼓励支持之下,便把自己近五年记录的文字整理出来进行挑选、分类,不到三个月就完成了初稿。
今年3月,《冷眼》出版。书名虽叫“冷眼”,但书中内容却满含“热心”。“看透冰冷的世界,保持温暖的心,这是我的座右铭,也是书名的来源之一。”朱巨露告诉张通社,“另一个来源是,德鲁克自称企业管理旁观者,他是对我影响最深的西方管理大师。”
《冷眼》分为《思》《悟》《行》《功》四章。前两章属于“知”的范畴,记录了作者对人、性、我、真、心、爱等的思考,以及对佛、道、阳明的体悟,这是每个管理者的价值观来源和管理思想的底层逻辑。后两章属于“行”的范畴,是作者在不同企业、不同阶段针对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写下的实用性文字,既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,也说明了这些方法的实效功用。
在“知”上,此书以“真”开篇。“极度开放”、“极度透明”、“极度求真”是朱巨露倡导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。“要先求真,再求解。”朱巨露讲道,做到“真”,除了要善于辨认事实外,更重要的是敢于剖析自己。“如果一个领导能真正做到与员工坦诚相待,团队将会节省大量的沟通成本,成员间的信任会形成一种推动公司发展的巨大力量。”他进一步解释道,真善美不仅是平行关系,更是因果关系,没有“真”便无法达到“善”和“美”。
在“行”上,朱巨露提出了与其“关注成长”核心思想相契合的“两级管理”和“过程管理”。所谓“两级管理”是指管理者必须将管理触角延伸往下至少两级,而不只管理到直接下属一级。所谓“过程管理”则是含“陪伴成长”之意,对人成长的关注贯穿朱巨露管理思想的始终。
与一般流行的管理类书籍的写法不同,朱巨露并不是先就某个问题给出一个概念或论点,进而阐释、举例,提供实操工具,而是直接采用格言体,只亮观点不作论述。一方面是他认为“管理有章法无定法”,简练的文字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;另一方面,每个人的工作经历、思考方向不同,对同一观点的理解也就不同,阐述太具体,反倒约束了读者的思维。“只要读者能从读书思考中获益便好,何必一定是我的本意呢?”
朱巨露向张通社表示,这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很广泛,但主要针对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,尤其适合正在管理实践中摸索的人读,“适合精读、细读、静下来心慢慢读”。
王阳明是《冷眼》中提及最多的儒圣。朱巨露认为,阳明心学是传统文化和企业管理的交汇点,也体现出中西方企业管理殊途同归,即最终落到对“人”的关怀,许多中外企业家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。
此外,《冷眼》还有一大特点,那便是书的前两章谈“真”、“性”、“心”等宏大、抽象、出世的话题,后两章则把人迅速拉回现实,清晰罗列出管理方法和工作技巧。既出世、又入世,这也是朱巨露给人的感觉,既务俗又出离,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。
谈及未来,朱巨露兴奋地构思道,他未来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创办一家国内最独特的书院,请企业家们来读书,阅读经典古籍,为建俗世之功而修身养性。他希望书院能通过企业家影响到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,在帮助企业经营成功的同时提高管理者的心性修为和生活品质,“愉悦而高效的工作,从从容容的成功多好啊”。
与朱巨露交谈期间,张通社不断回想起《冷眼》中的一段话:人心不可直视,必须有一双“理性”的冷眼,但生命热血滚烫,创业需要激情,人与人的交流需要一颗赤诚的“热心”。朱巨露就是如此,他既感性又理性,既炽热又冷静。
标签:
1、花椰菜,又称花菜或椰菜花,是一种十字花科蔬菜,为甘蓝的变种。菜花的头部为白色花序,与西兰花的头...
仓储物流“成渝圈”如何乘势而上? 12月3日,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,被惠及的显...
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,这个铜簋的盖、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,纹饰...
“医保砍价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“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”“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”…...
“购物成瘾”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“双十二”促销季,很多人又开始摩拳...
因迷恋山间风景,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,随后与同伴失联。12月的稻城...
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,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,恍惚迟疑间...
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(记者邱冰清、蒋芳)“以史为鉴,开创未来...
我在现场·照片背后的故事|电影《亲爱的》里面没有的结局,在我眼前“上映” 12月6日,在深圳市...
冥想?泡脚?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,白天睡不醒,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“睡眠画像”。随...
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“终身教育”潜力无限 【现实挑战】“新老年”群体愿意在培养兴...
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?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,通过人像比对、DNA确认找...
北京天文馆、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,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,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...
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的抽样调...
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? 血管里的“垃圾”分类 赶快学起来!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:中国...
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...
抖音“窗花剪剪”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“窗花剪剪”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《著作权...
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...
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(记者 路艳霞)作为年度“汉语盘点”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...
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(记者 牛伟坤)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:1...
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(记者 李洋)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。自然...